分类:产品中心
咨询热线:400-888-9988
宠物新冠弱阳性≠人兽共患
此前,经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以下简称渔护署)两次病毒测试,发现香港新冠肺炎确诊者的宠物狗的口腔及鼻腔样本呈弱阳性反应。渔护署3月4日表示,有关结果显示这只狗已经低程度感染新冠病毒,成为全球首例。
消息一出,许多人都感到惊讶:难道新冠病毒已经“变异”,能够在狗身上传播了?于是又一个新冠恐慌产生了:许多澳洲人选择给宠物安乐死,他们担心宠物会染上这种疾病,进而感染自己及家人。
对此,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回应是:还没有证据表明狗与新冠病毒传播密切相关。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李刚表示,根据既往研究,没有犬冠状病毒感染人、人冠状病毒感染犬的报道,但新冠病毒的动物感染谱尚未可知。
“对此,我们首先不要恐慌,其次要重视和加强对宠物源人兽共患病的研究,从人兽共患病防治角度做好防控工作。”
人兽共患要符合科赫法则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或真菌引起的疾病。人兽共患病是指由同一病原体引起,流行病学上相互关联,在脊椎动物和人类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
李刚指出,一个传染病成为人兽共患病的条件是病原微生物必须能在人和动物之间相互传播,并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
“大部分人兽共患的传染病是通过动物传染给人,如狂犬病、猫抓病等,也有一些人兽共患的传染病可以通过人传染给动物,如结核病。”
李刚表示,传染病在人兽之间传播需要满足传染病流行必备的三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群体。这三个条件同时存在并互相联结时,人兽共患病才会发生和流行。
人兽共患病通常具有危害性大、感染性强、群发性高、区域性宽和职业性明显等特征。
李刚告诉《中国科学报》,检测人兽共患病主要利用病原分离、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基因测序)和免疫血清学技术(如ELISA、中和实验)等实验室方法,检测人和动物体内是否含有病原、特异性核酸、抗原和抗体。
“确诊人兽共患病,应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学变化以及实验室诊断综合判断。”李刚强调。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宠物疫病防控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崔尚金认为,判断动物是否感染某疾病,首先要看其是否有相应症状,以及是否向外排出病原。
判断是否具有传染性,则要看该疾病是否可以引起多种动物或者一种动物的多个个体患病。
李刚向记者表示,对于新发传染病(包括病毒性人兽共患病)确定病原与易感动物的关系要符合科赫法则。
科赫法则是德国细菌学家罗伯特·科赫提出的一套科学验证方法,用以验证细菌与病害的关系,被后人奉为传染病病原鉴定的金科玉律。
按照科赫法则,首先,在每一病例中都出现相同的微生物,且在健康者体内不存在;第二,要从宿主分离出这样的微生物得到纯培养;第三,用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物接种健康而敏感的宿主,同样的疾病会重复发生;第四,从试验发病的宿主中能再度分离培养出这种微生物来。
加强动物新冠病毒检测
有关动物疫病防控专家表示,宠物狗本就喜欢用鼻腔和口腔与主人表示亲密及喜欢嗅地面物品。如果主人感染新冠病毒并发病,病毒可以通过亲密接触和家中被污染的物品传播到宠物身上,属于污染性带毒。
“新冠病毒适合在人的呼吸道生存与繁殖,在污染犬的上呼吸道中存在和存活一段时间也是可能的。”崔尚金说。
李刚认为,上述宠物狗身上检测出新冠病毒核酸,首先需要排除外界污染的可能性。如果在该宠物体内连续几天都能检测到该病毒,并且一定时间后机体也产生反应(如血清中检测出特异性抗体),才可以认为该动物感染了新冠病毒。
那么,为什么这只新冠病毒呈弱阳性的宠物狗没有症状呢?崔尚金告诉《中国科学报》,有一种可能是很多动物有抑制这种病毒的抗体,所以不容易出现症状。
“很可能与此前研究结果一样:在蝙蝠、果子狸、穿山甲等身上检测到的新冠病毒,尽管与人身上的冠状病毒极为相似,但不引发兽类发病,而宠物狗只是病毒携带者。”他说。
此前,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石正丽团队对新冠病毒的感染力做了一些研究,并在《自然》发表文章称,新冠病毒可能利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II(ACE2)作为细胞受体侵入宿主,研究人员通过实验证明了新冠病毒能与除小鼠ACE2以外的人类、中国马蹄蝠、果子狸和猪的ACE2结合。
而世界卫生组织也表示,由于犬和猫体内天生缺少ACE2受体,新型冠状病毒的S-蛋白无法入侵宠物体内细胞,所以无法在宠物体内进行生存和繁殖。
因此,多数研究人员认为上述宠物犬检测结果的最大意义在于警示,表明猫犬等宠物存在潜在传播病毒风险。